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11年立项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11年立项分析
2014年体育院校与机构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体育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稳步增长,获资助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科基金委的7大学部;运动人体科学是稳定的研究方向,体育工程学、体育计算机科学研究不断升温。今后应加强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深化学科交叉和交流合作,培养优秀人才,更好地促进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它是我国自然科学类研究最高级别的项目。近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力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门,体育类自然科学也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获得基金支持是发展体育自然科学的重要渠道。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近些年立项情况分析,能够反映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方向,有助于了解研究的发展动态,为体育科学研究选题、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导向和参考,以促进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更好的发展研究对象与方法以2004-2014年体育院校、机构获得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检索系统、基金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资助项目统计汇编以及基金委计划与财务系统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指标具体包括立项数、资助金额、资助强度、所属学部、主持人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核心主持人和增量主持人情况、项目依托单位、项目组成员结构、项目主题内容分布等。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对体育科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立项类别和资助经费分析20042014年体育院校与机构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7项(见表1),各年度项目立项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4项,增加到2014年的16项,增长幅度为433%。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科技奥运”的提出,促进了体育自然科学的研究,立项项目达到了11项,之后一直稳定在两位数,2010年获批14项,达到第一个高峰。11年内的所有立项项目中,面上项目占主体,获得9272.4%;青年项目仅获18项,占14.2%。青年项目要求申请者当年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由于我国从事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青年人才储备和拔尖人才不足,因此青年项目明显落后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重点项目立项18%,由国家体育总局吴侔天教授获得;专项项目共立项91%,专项项目虽然资助的金额较少,但对基金初次获得者和体育特殊的研究内容有较大帮助,其中有4位获得专项基金的主持人,在以后再次获得了基金项目。11年内联合项目、国际项目共立项75%,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程度不足。因此,需要在体育合作交流、协同研发方面加大引导和鼓励。经费方面,从20042014年的十一年间,我国体育院校与机构获得国家自科基金委资助5233万元,平均每年为475.万元,已成为研究的有利资助渠道。经费由2004年的57万增加到2014年的923万,增长幅度为1519%;其中20102011年增加了407万元,增幅为127%。20092013年共获得经费3306万元,明显高于20042008年的1004万元,增幅为229%。说明基金的申报和经费的申请越来越受到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从资金的分布看,面上项目最多,共获得资助4262万元,占81.4%;青年项目获得资助387万元,占7.4%,其次是国际项目共获得了2977%,其中天津体育学院张勇教授的国际项目,一次性获得资助270万元,创下单项资助最高项目;重点项目获180万元,占3.4%;专项项目获99万元。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大了面上和青年项目的资助力度,还拓展了联合项目的资助范围,体育工作者更应把握机会争取更多的基金项目和经费支持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及经费年度面上/经费(万元)青年/经费(万元)联合/经费(万元)专项/经费(万元)国际/经费(万元)重点/经费(万元)立项总数资助总额(万元)20043(57)5720057(173)2(20)19320066(128)1(15)1(180)33120076(139)1(16)1(10)16520087(204)2(39)11258200911(337)1(20)1(10)1336720106(195)5(97)2(20)1432120116(357)4(97)2(274)12728201213(901)1(23)1(15)16944201314(899)2(47)16946201413(872)2(48)16923合计92(4262)18(387)9(99)6(297)1(180)1275233立项项目所属国家基金委学部分析体育院校与机构获批的基金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科基金委除地球科学部以外的7大学部,反应了目前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多学科特性。从各学部立项的情况来看(见表2),生命科学部立项项目最多共立项61项,占48%;其次是医学科学部立项35项,占27.6%;数理科学部立项13项,占10.2%;管理科学部立项84%;化学科学部立项26%。其中医学科学部项目获得的连续性较强,每年都有立项;数理科学部仅2004、2008、2014年没有获得项目资助;生命科学部项目立项增长较为明显,从2007项,增长率为600%,2013年达到最高的11体情况上看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加强,已形成相关学科、科研平台和团队;与体育联系紧密的数理科学、管理科学研究正在形成和发展,科研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体育相关材料与工程学、信息科学、化学等高水平研究刚刚起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所属学部情况年度数理学部材料与工程学部(E)信息科学立项总数200411200913201014201112201216201316201416合计1335127立项单位分布分析本研究以赫芬达尔指数,即各依托单位获资助项数占项目总项数的百分比的平方和,来测度20042014年体育院校与机构资助项目在各单位的分布状况。该指数越大,表明资助项目在各依托单位中分布越不均衡,即资助项目越来越集中在一部分依托单位,反之亦然。通过计算得知各年度赫芬达尔指数在3830之间,其中2005年、2008年有所增加,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由20041328,2013、2014年上海体育学院获项基金,指数增至0.226525。各单位获资助项目分布的不均匀度在逐步降低,立项单位由2004从近11年立项的15个单位情况来看,体育科研机构4个单位共获得13项,占10.2%,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研究所,有较强的实力,共立项10项;上海体科所具有地域优势立项2项;湖南体科所周志宏教授立项1项。体育院校有11个单位获得立项,是自科基金立项的主力军(见表3)。上海体育学院仅2004年没有立项,2007年立项1项,其他年立项都在2项以上,2014年达到7项,共获36占28.3%,立项最多;北京体育大学,每年都有立项,共获26项,占20.5%,位于第二;天津体育学院仅2006、2009年没有立项,共获19项,占15%。这3所院校都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上海体育学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运动健身科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北京体育大学拥有运动人体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适应重点实验室以及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天津体育学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对基金项目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都体育学院共立项109%,都为2009年之后获得,它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在运动医学和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研究实力较强。广州体育学院立项5项,其中范毅方教授一人获得了3项,占其学校的60%。沈阳体育学院立项5项,以青年项目、体育管理学项目和冰雪项目研究为主;武汉体育学院立项4项以运动生理学和水上项目研究为主,有明显的地域优势;立项1项的单位所。南京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都是2012之后新增的立项单位,基金申报得到了更多单位的重视。获得自科基金较多的单位大都具有领先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充分显示了科研平台建设对于凝聚人才、培养学术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作。同时也要看到张勇教授和范毅方教授个人立项数量在其学校的重要地位,显示了高水平人才的突出作用;以及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发挥地域优势,保持单项研究领先的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11年立项分析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单位情况单位河北体院尔指数2004326720053830200625912007187520082893200919542010183620111803201213282013226520142500合计2610立项项目主持人总体情况分析为了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员情况,我们对2004-2014年间体育院校与机构获批基金的76进行了统计研究(见表4)。结果表明,项目主持人具有教授职称的占40.8%;副教授职称的占44.7%;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总数的72.4%;担任博士生导师的有19.7%,硕士生导师的有53.9%,充分体现了自科基金获得者的高水平和精英性。其中40岁以上的人员是获批体育类自科基金的主力,占总数的72.4%,40岁以下的主持人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在体育工程、体育计算机等新兴学科研究较为突出。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有22人,占28.9%,这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接触了国际名师和知名研究机构,促进了基金项目的获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人员情况年龄30~4040~5050~60职称副教授教授学历本科硕士博士担任导师博导国外经历2130253431125541152227.6%39.5%32.9%44.7%40.8%11.8%15.8%72.4%53.9%19.7%28.9%项目核心主持人情况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心主持人是指主持项目较多,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主持人。核心主持人数量依据文献计量学学者普赖斯提出的公式计算,确定主持过2项以上项目的人员为核心主持人。如表5所示,20042014年项目核心主持人共有26人,其中获得立项最多的有1人,共主持过8个项目,2人获得过4次立项,8人获得过3次立项,其余15都获得过2次立项,核心主持人共立项70项,达到了34.2%的人主持55.1%的项目,与普莱斯教授提出的10%的主持人承担50%课题的理想值有一定差距。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核心主持人最多,都为7人,部分人员出自同一科研团队,作为参与人参加了同校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心主持人获得面上项目56项,占44.1%;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核心主持人以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为主,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不足。核心主持人大都善于掌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方向和政策,如国家自科基金鼓励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以上科学基金项目的人员,申报合作与交流项目,因此张勇教授、陈佩杰教授、周成林教授和洪友廉教授以在研项目为依托获批了此类项目;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基金委根据当年情况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池建教授获得了项专项项目,值得借鉴和重视。对核心主持人立项项目名称的重复热点词研究发现,26人中仅有董传升教授1人获得的2个管理科学部项目没有重复词,其他都有重复词。例如,重复热点词最高的是张勇教授,在他获得的8项基金中有7项在名称中出现线粒体;范毅方教授获得的3项基金中全都出现生物力学;王瑞元教授获得的4项基金都是围绕骨骼肌蛋白代谢进行研究。这说明具有稳定的方向,进行系列和连续的研究是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条件。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核心主持人项目立项情况姓名立项年度及类别单位名称热点词/首次获得基金项目名称张勇04(面)07(面)08(面)08(国)10(面)10(国)11(国)13(面)天体线粒体/7活性氧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信号作用及其调控因素09(专)11(面)12(国)上体神经机制/2击剑专家级选手运动决策的认知优势及神经机制MEF2通路及其在GLUT4转录中的调节作用生物力学/3力量训练与青年人骨量适应性的生物力学研究06(面)09(面)11(国)12(面)14(面)上体运动细胞/2运动性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发生机制研究07(专)10(面)14(面)上体运动心肌保护/2运动预适应对心肌早期和延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骨骼肌信号/2低氧运动对骨骼肌mTOR信号的调控及机制05(面)09(面)12骨骼肌/4低氧和低氧训练对骨骼肌骨架蛋白代谢影响机理的研究05(面)09(面)14(面)总局体所低氧训练大鼠/2不同模式低氧耐力训练大鼠HO/CO、NOS/信号系统适应性机理研究05(面)08(面)上体大鼠神经/2运动促进幼龄大鼠神经再生和空间学习能力的机制研究06(面)08(面)13(面)上体神经肌肉/2制约短跑速度能力的神经力学探讨07(面)12(面)天体龄mtDNA/2基于运动与限食模型对增龄过程中mtDNA突变与缺失累积的分子机理研究09(面)13(面)成体学习记忆能力/2PSA/NCAM信号通路介导力竭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有氧运动/2有氧运动诱导衰老血管功能重塑的平滑肌K通道机制10(青)13(面)天体小鼠帕金森发病/2增龄和预运动训练在MPTP致小鼠帕金森发病中的作用:线粒体自噬途径的分子生理学机制11(青)13(面)天体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体育/3全国体育学研究生讲习班运动/2运动对淀粉样肽所致AD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氧研究/2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个体适应能力预测指标的研究09(面)13(面)上体复杂运动神经心理机多帆运动帆船/2基于数值模拟的多帆运动帆船帆翼空气动力性能研究11(面)14(专)成体太极拳/2太极拳运动效果脑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10(青)14(面)上体低氧调剂作用机制/2运动/低氧对慢性疲劳综合症动物模型的免疫调剂作用及其机制12(面)14(面)上体科骨骼肌运动损伤/2乙醛脱氢酶2在骨骼肌运动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抗坏血酸/2运动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脑区抗坏血酸变化影响的活体动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11年立项分析项目主持人增复量情况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主持人的增加能够反映申请人的活跃程度。根据洛特尔定律,一定时期新主持人立项数占立项课题总数的百分比,反映了新主持人的涌现情况,称为主持人增量,增量理论最佳值为64;核心主持人立项数占立项课题总数的百分比,称为主持人复量。主持人增量和复量情况可通过洛特尔公式来定量化地计算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主持人增复量情况,增量在30.之间,平均值为47.6,没有达到洛特尔定律的最之间,平均值为52.4。表明新增主持人较少,研究人员力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研究人员总量不足,项目申报数量少,新增的主持人少是制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科学项目立项数量的主要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的领域与方向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7项立项体育项目的主题内容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传统优势领域、新兴方向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见表6)。研究表明,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与机构自科基金项目立项的主要方向,立项63项,占49.6%。其中2006年少于其他学科,2013年与其他学科持平,其余都明显高于其他学科,2004年立项的3项,都为运动生理学方向;运动生理学2007年立项占当年立项项目的75%;2010年占当年立项项目的64.3%;2014当年立项项目的62.5%。运动生理学是体育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博士和硕士的招生学科,已形成人才培养的梯队和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实力较强。运动心理学立项1612.6%,位于第二位;2004、2007、2012年没有立项,2013年达到4项,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生物力学立项13项,占10.2%,仅2004、2005、2014年没有立项,其中以上海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居多,主要包括运动损伤和运动训练实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医学立项109%,2006年立项1项,2013年达到4项,侧重于运动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体育管理学立项5%。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管理学项目主要是大型赛事管理、体育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工程学、体育计算机科学近年来不断升温,共立项75%。2005年立项项,其它都出现在2009沈乐君博士的《基于多摄像机和球类比赛概率图模型的比赛信息获取方法研究》、2011年王新博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人体调控对出台速度影响的研究》。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体育学术交流,立项;运动营养方向立项1项,对此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有待加强。2014年国家自科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项目立项领域与方向研究领域时间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合计比例运动生理学106349.6%运动医学9%运动生物力学1310.2%运动营养9%运动生物化学6%体育与计算机4%兴奋剂检测6%体育工程学1%运动心理学1612.6%体育管理学5%体育学术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研究的成就与展望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促进了立项项目的增加体育院校与机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得,使人才和成果不断积累,学科发展更为成熟。截止2014年体育院校中已经有3所获得体育学博士点,10余所获得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部分院校开设了体育计算机、体育工程研究方向;一些院校的体育自然科学还被评为国家、省级重点学科。研究者们以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高屋建瓴地探索体育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热点问题,形成了有价值的成果,推动了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和体育科技进步。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推行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建成30余个覆盖了大多数体育院校,它们已逐渐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获批的主力。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与其他传统科学相比仍有天壤之别,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薄弱、学科单一、科研平台层次不高。今后各高校可以采用与重点院校联合的方式争取科技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从而扩大体育自然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不断凝练人才和学术团队,促进更多国家级项目的获得。学科交叉和体育专项研究应不断深入目前在发达国家体育科学已发展成为具有深度交叉和应用性的学科,体现出强烈的科学取向。而我国体育院校与科研机构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运动人体科学为主占将近70%,其他研究领域较少。我们要学习德国、美国的先进经验,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抓好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运动实践相关专项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要积极与国家自科基金委进行合作争取设立专项研究,如“国家自科基金委奥运2008科技行动计划”资助包括:兴奋剂检测、运动医学、运动员体能恢复、安全检测、通信、视频、大跨度场馆建筑、供应链管理等。同时要树立为生命健康和体育运动实践服务的思想,加强在科学建身、生物医药、运动营养、高科技运动装备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夯实研究基础培养体育科学研究人才虽然体育科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不是单独的学科门类,但通过知名专家的带动、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科研发展动向的把握,体育院校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基金项目。11年来127项自科基金的获得,使近1200人参与到研究中,其中不乏高级职称、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学位获得者以及在校研究生,他们从中受到锻炼,积累了经验,逐渐成为研究的骨干。从目前我国体育自然科学发展现状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看,研究的人才基础和总量少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人才匮乏,后备人才不足。在过去的十一年中,40下的基金立项人员仅占27.6%;青年基金项目仅占14.2%。今后应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体育主管部门和各体育院校、机构要高度重视,提高体育自然科学的研究条件,充分发挥知名专家的作用,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生物学、医学、工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背景的优秀人才,凝练和培养学术团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提高高级别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强交流合作拓宽研究视野和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院校与机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方面形成了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为基础;体育数理科学、运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体育工程学、体育计算机科学等应用科学与软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局面。研究者们不断的结合其他学科和新兴学科,拓宽着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但研究队伍具有相当大的封闭性,现有基金资助的课题,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同一单位。今后要加强体育系统内部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同时积极与国外高校和研究人员加强交流,联合申报,提高申报成功率和研究水平。另外要发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作用整合现有协会,成立体育自然科学研究会,对国内外最新成果进行报道,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情况和研究动向进行分析和研讨,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活跃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立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9):151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J〕.体育学刊,2009,16(4):6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状况的统计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7):3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3(5):291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中两个问题的审视〔J〕.体育学刊,2013(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院校与机构11年立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