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申请书代写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代写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代写
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代写
科技查新合同报告代写
软课题研究报告代写
医学专题报告代写
课题项目验收书代写
课题论证代写
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代写
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代写
调研课题代写
项目结项报告书代写
国家基金标书写作攻略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手册
代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论文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基金申请书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法
·医学论文 ·哲学政法
·护理保健 ·内科临床
·外科骨科 ·儿科妇科
·心血管病 ·案例范本
·艺术体育 ·建筑工程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理工科学 ·经济管理
·基础医学 ·其它方向

机构: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741287446@qq.com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址: www.lw777.com
QQ:741287446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中学教育
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添加时间: 2017-5-4 12:25:5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683

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镇坪县中学——柯

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每年的题中都会有一些与近年科技前沿相关的信息题出现,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没有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新信息意识,学生遇到此类题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畏难情绪,为解题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因此,教师应注意及时捕捉与化学相关的科技要闻,随时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最新的咨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       

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讲解《硫酸》一课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三、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感悟~习惯和兴趣

 

一、习惯

   “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可见有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一生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

我一直觉得一个有良好习惯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周围人们的高度的评价和赞许,因为他们身上会有自然流露出的许多优点,如有礼貌,语言得体,善解人意,学习上的积极进取等。这些赞扬和评价会使你的心境更加愉悦,学习生活会更加自信,不经意间你的学习成绩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你已开始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和快乐,促使你加倍努力的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这种内在的享受式的学习必然会大幅度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一路向上,非常轻松的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从此你的命运就会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仔细想来这些改变不都是源于你让自己养成了实现你个人价值的好习惯吗?

另外,良好的习惯也会让自己在考试占尽“便宜”。考试中会因为你不工整的字迹、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时间不够用、检查不认真、表述不清晰、答非所问等而将会做的做不对,会做的做不完,因此而被扣分。反之如果能够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的话,你不就在考试中占到便宜了吗?

二、学习兴趣

关于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我想说以下几点:

1、有远大的理想,心有多长,路就有多远。

2、早日树立信心,行与不行其实在人的一念之间。

3、有正确的幸福观,不要盲目的攀比,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

4、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处理好学习中的得与失,进步是相对于原来基础上的。

5、不要害怕失败,经常失败孕育着巨大的成功。(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6、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作好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反思(经常分析错题)

7、不要掩盖失败(如抄作业,考试作弊等)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老师或同学你会学的更多。

8、学习成功的秘诀是“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累积学习上的困难。

   9、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要处理好与同学间、师生间、家校的的各种关系)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习惯的人,他的终生都会因此而受益!让我们一起来培养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小课题名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活动1

活动时间

20135

活动地点

镇坪县中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

安康学院赵临龙教授、全体教职员工、县教研室相关人员。

活动主题

及内容

安康学院赵临龙教授主讲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流程,成果的展示,论文的写作方法等。

主要研讨过程

先讲授后个别交流提出问题再详细解答问题。

效果及反思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基本了解了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流程,明确了论文写作和发表等相关问题。使我进一步的体会到了一个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它是引领一个普通教师走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小课题名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活动2

活动时间

201310

活动地点

镇坪县中学高二年级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李均亚

活动主题及内容

主题:课题研究计划

内容:研讨小课题实施的方法、步骤和各成员 的任务分工等

主要研讨过程

先提出方案再共同商议制定实施的具体研究计划表。

效果及反思

通过这次简短的会仪式我们课题组明确了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各自的具体任务。有望按照计划表中时间按时完成我们的课题任务。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小课题名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活动3

活动时间

201312

活动地点

安康中学科技楼

参加人员

安康市教育局部分领导、安康市化学学会、安康市化学学会成员

活动主题及内容

主题:化学年会《高效的化学课堂》

内容:观摩由市教研室组织的部分优秀高中化学教师讲授的高效课堂、及课后的点评分析。

主要研讨过程

观摩我市四位省级教学能手的授课过程及课后的点评指导。

效果及反思

此次活动使我感受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总结并将其所得及时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运用化学学科魅力,找寻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学习方法

镇坪县中学化学教研组 李均亚

笔者在边远的山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10余年,感受更深的是山区的教育模式仍然延续传统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指标、比升学率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肆意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其结果是严重的破坏了学生正常成长,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大量的学生不学、厌学、甚至辍学。针对这样的现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出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号角新课程理念贯彻及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广大学校和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只要走进课堂,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新理念下的课堂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但与此同时,也毋庸讳言,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堂活动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误认为活动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兴趣,因而把活动简单等同于游戏、娱乐,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还有的教师误认为活动越多越好,活动量大思维含量也大。一时间课堂异常活跃,活动充斥整个课堂,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但活动目的性差、是一种被动体验,缺少思维反思,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样一些活动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这种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有的教师不管内容,一味探究,例如:有些概念的建立课就不是以探究为主的。还有活动内容不真实,如研究金刚石的燃烧热,严重脱离实际。还有的活动内容设置不当,如研究设计新型电池,这是高科技,在中学难以实现,不是知道原理就一定能转化为应用。还有的课堂时间固定化,教学模式固定化,学生活动模式固定化,甚至学生各种活动的时间比例是不变的,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样的现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突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发现和应用化学本身的魅力,不断对自身教学效果的反思,再应用,再反思。逐步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以下我想结合对我校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谈几点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浅见。

一、努力实现教师“教的有效性

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它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有效;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愉悦、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学好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1、发挥课前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它包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学情的了解、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的应用(如多媒体、化学实验等)

1.1充分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估分层。结合我校的实际,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学生分层,比如对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学生教学分层进行;在同一班级中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如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就可以针对这一标准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练习和反馈等分层教学。这样就能达到让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体验到参与课堂的乐趣,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在以后的课堂中就能自觉的参与其中,不知不觉中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1.2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目前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其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出现三种现象。第一: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讲、记笔记、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单调,半节课后,多数学生无精打采,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第二:教师过度关注自己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问题,当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问题出现时,教师为了不偏离自己的设计主线,往往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强拉回来,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因势利导、针对学生问题进行教学的机会;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混乱而无效,如对于某些较容易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某些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又让学生自己思考等。出现这三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详尽地策划了自己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设计课堂的学生活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体验,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教师们之所以较少的设计学生活动,开展学生活动,是因为他们在这一领域还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教学的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才会的到充分的发掘,从我对我校高二年级较好的两个班级的学习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为130人,喜欢学习化学的只有30人不难看出我校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是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应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长期坚持,努力探究的重要内容。

2.1课题导入要努力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能够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出学生渴望获取新知的强大动力。如我在离子反应的教学时引用《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霍”中的“哑泉之谜”。在钠的氧化物教学时以和同学们玩“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的魔术导入均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任何化学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实验,不仅可以更直观的揭示物质的性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它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要克服惰性思想改变 “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在课下背实验”的陋习。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变选做实验为学生的必做实验。同时,挖掘教材中能够做而未安排的实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钠这一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钠的性质。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指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思考下列问题:①从实验中可获知钠有哪些物理性质? ②钠表面变暗的原因是什么?燃烧后产物又是什么? ③钠熔化成小球后.小球为什么在水上任意方向游动?④根据实验现象,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发生的原因。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积极动脑思考,最后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了解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并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就会增强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热情和进一步学好化学的信心。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例如,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时,我先不讲沉淀的转化,而是先问学生:“你有没有生过蛀牙,你知道蛀牙是怎样形成的吗?” ,“你知道含氟牙膏能防治龋齿所蕴涵的化学原理吗?”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转为沉思;我趁势说:“要想明白其中的奥妙请翻到教材83.......同学们边看边讨论起来,大部分学生都弄清楚了龋齿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并能利用书本提供的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式和前边所学的沉淀的知识,写出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平衡的离子方程式,最后再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含氟牙膏为什么能防治龋齿就轻而易举了。

二、努力实现学生“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学习?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师有组织的多种教学活动,完成生成新知的活动过程。有效学习与一般意义的学习有很大区别,有效学习具有以下突出特征:一是目标性。有效学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意学习。 二是实效性。学习活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三是生成性。这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最明显的特征。学生通过学习应生成由未知到已知,完成由已知到应用已知解决问题的知识建构与重组。四是主体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所有的实效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五是交互性。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的。教师的与学生的离不开师生的相互交流、沟通与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的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1、努力使学生课堂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有效的达成三维目标

学生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知识,体会过程,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活动的内容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开展的。显性活动的形式有听教师讲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自学),合作交流,观察(演示)实验,动手实验(包括实验课和边讲边实验),练习,考试等。其隐性的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即对获得信息的整理、分析、总结,提升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美国学者布瑞林斯基(Brylinsky)和霍德勒(Hoadley)指出:健康课堂不仅仅指课堂上没有难以控制、不守纪律的学生,健康的课堂应该生动、活泼,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理和心理安康。健康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实现他们在生理、社会、精神、情绪、智力和环境等层面的安康。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有人对同一个班的化学课调查发现,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下效果相差悬殊。在良好心理气氛下,学生课堂提问15个,其中8个质量较高,发言24人次,其中7人次有创见;而在不良心理气氛下,提问仅4个,发言10人次,质量均较差无创见。两周后测验又表明,前者巩固率为90%,后者仅为72%。这表明,积极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则降低学习效率。

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积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通过暗示和流行来发挥作用的。因为课堂心理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而暗示他人。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表现为无意识的或不由自主的屈从,使被暗示者产生与刺激者相同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课堂心理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产生连锁性的感染,这就是流行。流行的行为往往被打上切合时宜的印记,促使学生们追随它,发挥统一学生行为的功能。同时,流行又能引导学生们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2.1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鉴定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鉴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2.2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3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2.4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5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教学结构是否严密,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象、生动、具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另外,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也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的课堂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因此,教师对所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该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应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学习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就会为之大振。  

2.6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从生生关系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  

2.7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3、教师的及时指导使学生课堂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

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指导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要有意识地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出学生逻辑上的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综上所述,有效的化学教学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努力追寻最有效的策略,它需要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切实理解新课程标准。利用化学的学科魅力和特点在“教”中“学”,在“学”中找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3)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参加市化学年会《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学习》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2011年被确定为“国际化学年”,其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由此看出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强调:“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从学科特点来看,化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条件。它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渗透生产、生活、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学生心理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趣、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就在你身边,生活需要化学,化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苏教版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化学实验和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课题,使学习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扩展了创新空间。鉴于此,现就化学课堂教学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生活化情境”课堂教学的功能

关于情境化教学功能,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所讲,一个人每天需要6克食盐,如果让你把6克食盐当零食吃完,肯定接受不了,但是如果把这6g食盐加到一天中的菜肴、汤当中,会让你觉得加了适量食盐的菜的味道很好。那么创设生活化情境能给学生以美妙地感受,促其进入学习情境(多指软环境)。更简洁地说:就是以。一是,通过特定的生活化情境激发情感,引起学生对化学、生活、科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二是,通过特定的生活化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经验发生联系,唤醒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三是,以一种更形象的表征方式呈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提取、处理信息,以减轻学习的负担。就不同课型而言,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教学也有其独特功能。

1.导入新课生活化——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起来,使得课堂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使得学生的热情和效率被意想不到的激活。

案例:我们在学习《化学能转化电能》中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时,利用了生活中的假牙问题。在英国,有一位格林太太,镶了一颗金牙和一颗不锈钢的牙齿。可是,自从她镶了牙以后,就常常感觉到头疼,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不起作用。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听说了她的烦恼后,只是叫她把金牙或不锈钢牙给拔了,很快,格林太太的头再也没有疼过。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这样的引入吸引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迫切想要解决年轻化学家解决格林太太牙疼的原理。

2.探究新知生活化——促进知识的生成

学习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案例:在学习《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中“铝及铝合金”时,结合现在很多的装潢都用上了铝合金,事先我拍了一些有关铝合金装潢材料的照片,有铝合金门窗、铝塑板等。其中有几张照片中的铝合金、铝塑板上长了“白花”。我趁机提问:这白花是什么?有报道说有人怀疑这花是三千年一开的“优昙婆罗花”。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结合所给情境“铝合金、铝塑板上长出”,同学们还是能回答出这花可能是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铝等等。当然,最有可能应该是氧化铝。看似这样一个小问题,在学习铝的性质时,就解答了铝的两个性质:一个是铝能够与氧气反应,另一个是生成的氧化铝不全都是致密的。这样就避免了氧化铝在铝表面总是致密的、起保护作用这样一种片面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结合生活情境来设计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落实。

3.高三复习课中生活化——实现知识的巩固、应用

高三的复习课,也可以生活化。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蕴含知识点丰富的现象当做生活原型,引导生把学习化学知识与相关的生活现象、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融合,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案例:在进行Fe2+Fe3+的复习教学中,选择一种补血药速力菲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生活中有许多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及铁营养不良症。治疗缺铁性贫血用什么药更好?就需要对补血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以补血药速力菲为例。通过查看速力菲的使用说明书,我们可以看到:【组成与性状】内含Fe2+34.0%~36.0%的无水碱式盐,为薄膜糖衣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为什么速力菲要用糖衣薄膜?

⑵如何证明速力菲已被氧化?

⑶组成的成分中显示有Fe2+成分,我们如果想要证明速力菲溶液中存在Fe2+,可以选用哪些常见的试剂?

【药物相互作用】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速力菲与维生素同服可以增加吸收,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并要求学生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组成与性状】内含Fe2+34.0%~36.0%的无水碱式盐,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⑸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方法测定该补血药中Fe2+的含量是否合格

这样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模式,避免复习课中的“炒冷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长了生活经验,又能牢固的将知识掌握并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二、对当前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课堂创设的反思

新课程实施、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已走过几年历程,回眸创设过程,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不明,

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为了换一种更易被人接受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去学习,以打造有效课堂。课堂开头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太多、太滥,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没有明确目标。应该弄清:我们为什么要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课堂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有机化学基础》中《醇》的教学片段(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杜康酒广告,引出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并背诵有关酒的美好诗句。

 学生:①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图片展示:美丽山川风景,长袍飘飘的诗人李白。学生的配音诗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以解忧,唯一杜康……

教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乙醇俗名酒精,我们这一节课,来探究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教师的出发点是想让学生通过与生活贴近的例子来进行乙醇的学习,但是学生花了较多的时间在回忆和背诵美好的诗句上,反而淡化了化学课堂的主要任务。这种情景对本节课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2.素材单一

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生活现象背后的化学,值得肯定,应大力提倡。但一味地考虑生活化素材,失去了多样化思维,其实。能够给人带来美好情感的因素很多。如:文本、图片、实物、示意图、模型、问题、多媒体、化学实验等。特别是化学实验,更不应该从我们视线中淡出,丢弃了得不偿失。

案例:《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片段:

【动手实验】向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现象是        

【问题讨论】

【问题1】溶液中c(H+)c(OH—)关系是           (﹥、﹤、﹦)。

【问题2】溶液中H+ OH—    电离出来的。

【问题3】难道H2O电离出的H+ OH—会不相同吗?

……

作为化学课堂,我们应该注重开发或创新化学实验,充分展现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感,进而热爱化学、学习化学、运用化学。

3.缺乏创新

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化学是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的代名词,因为有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只要是设计生活化情境片段进行教学时 ,总是离不开有毒、污染等一些负面新闻,如氯气的化学性质——“泄露情景;氯气的物理性质——“抗日情景;甲醛的性质——“污染情景;浓硫酸的性质——“毁容情景;等等。长期以往,学生潜意识形成了一种模式:化学=危险,化学=破坏。

三、生活化情境课堂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由

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必须要注意全程性,切忌只是一现而过。在实际教学中常见这种现象:通过情景导入新课后,情景随即就被丢在一边、弃之不用了,而后的教学内容、过程和前面所创设的情景完全无关,这种情境的创设是只流于形式的、失败的情境。

案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针对新课导入时设计的格林太太的头疼问题的情境,课堂中让学生见习牙医,分析病例。模拟口腔环境,用烧杯想象成口腔,然后稀硫酸想象成口腔溶液——唾液,用ZnCu分别代表两颗不同的假牙展开探究活动。探明病因,在牙病治疗中获取化学知识。最后再次模拟口腔环境,把苹果想象成口腔,苹果汁想象成口腔溶液,小刀、铅笔、牙签、铜钉等任选两种代表假牙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为患者开出处方

高质量的病例情境成了实际课堂一条主线,教师不是一用了之,而是一用到底,前后呼应,贯穿课堂始终,真正做到由

2.知情结合

恰当的情境能使化学课堂真正起来,使学生由厌学愿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恰当的情境往往让课堂教学虚有繁华的表面。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从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化学教学情境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台阶,有层次、有梯度,便于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生活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案例:《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学片断:

“碘盐中含有碘,不宜高温使用,因为加热的温度太高碘会升华,故炒菜时不提倡先放盐”

学生:错。因为升华是碘单质的性质,而根据碘单质的颜色和盐的颜色可判断碘盐中含的不是碘单质。

教师:碘盐中含的碘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I—IO3—是碘元素的两种比较稳定的离子,请大家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碘盐中含的是I—还是IO3—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I—的检验方法:

方法一:向配制好的碘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黄色沉淀?

方法二:向向配制好的碘盐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是否显紫红色?

方法三:向配制好的碘盐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淀粉溶液振荡,观察是否变蓝?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设计方案是否可行,也验证了碘盐中是否含有I—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IO3—的检验方法。

……

经实验验证,碘盐中含的碘是以IO3—的形式存在的。

该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成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了化学现象,了解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过程体现方法

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对教学内容的过程与防范重视不够。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时,别让化学课堂教学止于“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研究探索的兴趣,并从中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高中化学学科,其知识本身就是生活经验的积淀与抽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但生活经验虽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但它并不能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则学生还是不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真正走近化学。因此,高中化学知识生活化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活动其中一个步骤而已,教师在将化学生活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即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重新建构和储存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真正地做到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实现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参考文献】

[1] 王先锋.《教学设计相差一小步  课堂效果则差一大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 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网络

[3] 吴君磊.《高中化学新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网络

[4] 程亮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漫谈》.考试周刊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09 中山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立项分析
  • 国家社科基金选题参考—应用经济学、管
  • 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技项目申报
  • 改善歼八II战斗机‘低速性能’的方法